外研教育集团:青少年沟通世界的平台
首 页 | 学校简介 | 校长专栏 | 名师风采 | 教学环境 |

外研荣誉

| 社会责任 | 教学成果 | 学员活动 | 口语大赛 | 招贤纳士 | 合作院校 | 外研分校
幼教部 | 少儿部 | 外教部 | 成教部 | 考试部 | 留学部 | 中学部 | 日语部 | 韩语部 | 法语部 | 中文部 | 职教中心 | 翻译中心
幼儿英语 | 少儿英语 | 初中英语 | 高中英语 | 四、六级 | 雅 思 | 语法专项 | 音标专项 | 新概念 | 家教VIP | 中学全科 | 小升初 | 初升高
学前外教 | 小学外教 | 初中外教 | 高中外教 | 外教集训 | 外教VIP | 日语考级 | 留学日语 | 韩语考级 | 留学韩语 | 阅读写作 | 速算奥数 | 艺术特长
  外研荣誉
· 中国民办特色学校
· 聘用外国专家许可校
· 清华幼儿英语铁岭服务中心
· 剑桥少儿英语铁岭培训基地
· 中国民办学校双保障示范单位
· 日本韩国留学培训指定校
· 劳动就业局出国语言培训基地
  校本文化
校花:向日葵
办学宗旨:
构建青少年沟通国际的平台
外研含义
研究外来文化。塑造国际英才
学校校训
博学、慎思,厚德载物
学校校风
朴实、务实、求实、塌实
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部

美国高考为考生和大学录取提供多样化服务
http://www.waiyan.cn 2007-4-12 来源:外研教育 阅读:2558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百年发展体现了从分科、写作式的知识性测验向综合性、标准化的基本能力考试演进,以及增加考试次数、为考生和大学招生录取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趋向。这些经验对我国当前高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向考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考试信息。CFP供图

  美国没有高校入学全国统一考试。由于实行地方分权,各州拥有独立的教育管理权,学制、教学要求、课程内容都不一样。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各大学的招生入学都实行单独招生、择优录取。选拔招生的依据大多是学生提供的权威测验机构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中学平均成绩和排名、课程学分、各种荣誉奖励、个人陈述、推荐信等。在大学委员会(The College Board,简称CB)的支持下,测验公司组织的统一性考试如学能评价测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美国大学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简称ACT)等,为比较不同背景的学生、辅助高校跨地区选拔录取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创建于1901年的SAT考试(那时还不是称为SAT)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是为解决当时普通中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为高校统一选拔不同背景的学生而建立的,为适应不同社会时期的要求和教育变革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入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目前,SAT考试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考试之一,其模式甚至影响到日本的共通第一次考试(GFAST)、韩国的大学修学能力考试(CSAT)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科能力测验。据最近报道,就连多年来一直采用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英国,也在尝试按照美国SAT考试模式研制新的大学入学考试方案。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演变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百年发展演进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初到20年代中期,为大学统一考试制度形成、分科考试阶段;第二阶段大约从2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本阶段中一般能力考试出现并逐步代替分科考试,以多项选择题形式为代表的考试标准化技术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是从80年代至今,SAT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为更好地考查能力和评价学生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一阶段:分科目学业成绩测验

  1900年12月,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EEB,CB的前身)成立。其目的是为高中和大学之间提供交流的渠道,鼓励高中课程设置的统一,整顿中学教学和大学升学的混乱状态。该委员会的早期成员是美国中部几个州和马里兰州的大学、高中学校。经过充分的准备,1901年6月实行了第一次考试,分为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历史学、数学、化学和物理学等九个科目,全部采用论文写作式考试。这种测验由评卷委员会评分,每一科目都有一个评卷委员会。当年共有973名考生参加了考试。评分委员会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阅卷。第二年,考试科目又增加了西班牙语、植物学、地理学和绘画。此后,应考人数和加入CEEB的大学和中学不断增加。到1910年,考生人数上升到3731人。在随后的10余年里,不断有大学和中学加入大学入学委员会,考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这就是SAT的初期形式——分科目的学业成绩测验(Achievement Tests,AT)。

  但是,CEEB和它的考试在初期发展中也受到不少中学和大学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向着统一标准发展是对其主权的侵犯。大委会被迫取消了百分等级的划分(如优、良、中、可、差等),而让各学校自由使用百分制形式。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入学考试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采用综合性考试的意见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即不要求学生重复他们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而是要学生表现出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中,把知识应用于新的、难以预料的情景中,同时防止学生猜题、押题和考试培训。这些思想也受到保守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学生不可能充分准备,这种测验鼓励了那些表面聪明的学生等。

  第二阶段:一般能力考试形式建立和不断发展

  1925年,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受到“一战”中军队兵种分类使用的各种一般智力测验的影响。在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考纳特(JamesB.Conant)积极倡导下,CEEB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研究和建立学术性向测验(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家庭背景和私人培训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影响。1926年6月第一版的SAT方案面世实施,绝大部分是多项选择题,8040名考生参加了测验。它是由9个分测验组成的:定义、计算、分类、人工语言、反义词、数字系列、类比、逻辑推理和段落阅读。后来,分测验逐渐减少,到1929年归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测语言能力,一部分测数学能力。这两部分独立计分,大学可以在总分录取时加以不同权重。

  上世纪30年代初,考查学生整合各科知识解决问题而非仅依靠回忆和再现孤立的知识点的综合测试思想进一步发展。1937年除了每年6月份考试,又增加了4月份考试。并在测验中首次全部使用了多项选择题。为了比较两次考试分数,建立了测验的等值和统一的标准分数量表,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1941年的量表一直被用来报告SAT的分数,直到1995年新的分数量表取代它。考试的标准化加速了考试评分和报告,提高了测验信度,拓展了范围。此时的大学入学考试是多项选择题的SAT和论文式的AT并存使用。

  1941年随着“二战”的爆发,一些名牌大学要求学生参加4月的SAT考试,考试全部由多项选择题组成,一共要考6天的学业测验被取代。由于战时经济原则的需要,连续使用了41年的论文式测验从此不再使用。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考试活动和业务,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ETS于1947年成立。

  随后的40年里,考生人数飞速增长,计算机在考试中广泛使用。1977年,考试增加到一年六次。此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中,SAT和AT并存,题目全部是多项选择题。上世纪60-70年代,要求AT成绩的大学逐渐减少,有些学校只要SAT分数。1977-1978年,SAT考生与AT考生比例为5∶1。

  大委会在此阶段不断拓展各种考试项目和考试的服务范围,如建立SAT的预备考试用于全国优秀奖学金的评选,调查SAT的分数下降问题,研究考试培训问题和考生群体的变化问题。SAT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三阶段:新SAT强调考生综合学业表现

  上世纪80年代,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达到现今的规模。1982-1983学年的六次考试中,150多万考生大约在3800个考点参加SAT,其中大约500个考点设在国外,大约1175个学院或大学加入大委会。

  此时的学能性向测验(SAT)和标准英语写作测验(TSWE)在3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起进行,但各有规定时间。AT考试主要包括14个科目的分科考试:英语作文、文学、法语、德语、希伯来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美国史、社会科学、欧洲史、世界文化、数学(一)、数学(二)、生物、化学、物理。每门AT一小时做完,学生可以任选一门、两门或三门。每门都单独计分。考试一般在周六进行,上午进行SAT,下午进行AT。

  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测量理论、设计思想的发展对SAT的原有形式提出新的挑战。1986年,大委会组成一个特殊任务小组,开始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和发展计划,目的在于增加测验内容和教育相关性,确认反映当前的教育和课程潮流、确认新测验在设计中体现了新的技术理论如IRT等。

  1994年春季,研究和准备了八年的新SAT正式使用。改革内容包括:取消了TSWE,原来的SAT成为SATⅠ,为3个小时的多项选择题考试,宗旨是预测考生是否具备在大学中学习成功所必备的语言和数学推理能力。传统的分科考试AT则成为了SATⅡ,共分五大类23科,旨在测量考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应用技能,成为SATⅠ的补充并主要用于考生进入大学的专业划分。名称中的性向(Aptitude)一词由于其带有种族主义色彩而被改为较为中性的评估(Assessment)。虽然SAT其缩写名称没变,但此A非彼A也。内容和设计思想变革也反映其中,如SATⅠ的文字测验加长了阅读段落、改进了材料内容使其更重视评论性阅读和推理。数学部分增加了涂格反应题,并允许考试中使用计算器。两部分时间都由60分钟增为75分钟,以减少测验的盲目性。1995年,又起用了新的分数量表,代替了1941年的常模。

  2002年6月,大委会批准了最新版本的SAT,于2005年3月开始施行。新测验包括10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第三部分——写作,这部分测验独立报告分数,如此新SAT的总分最高达到2400分。测验时间也增加了30分钟,达到3个半小时。传统语言部分被重新命名为核心阅读,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对阅读技能的重视。数学部分增加了高中三年级的中等代数内容,其总体难度也因之而加大。

  总的来说,本次SAT的变革是向着更加强调考生的综合学业表现的方向发展。目前的SAT每年考7次,SATⅠ大约125万考生,SATⅡ大约是25万人。部分考生参加多次考试。

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30周年。在30年时间里,我国高考从恢复发展到不断改革完善,引进了国外标准化考试理论和技术,采用了多项选择题型和光标阅卷机,提高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正在大步跨越国外几十年走过的路。分析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百年发展经验,对于探究我国高考改革有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综合性一般能力考试是高考发展的趋势

  一般能力考试相对于各种科目组合方案有许多优势,这一点从SAT的百年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前些年提出的“综合能力测试”形式,后来演变为文综、理综大体也反映了人们对能力考试方向的探索和追求。不依赖于各科具体知识、内容的一般能力考试的最大优点是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从而避免了“考什么、教什么”。考试不再以覆盖高中课程为中心,而是考查大学学习所需的一般能力,减少“为考而教”、“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中学教学就可能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出全面评价的方案。当然,更为关键的还应建立起全面的中学教学评价制度。

  第二,由一次性的选拔考试向多样化考试评价服务发展

  当前我国高考每年6月举行一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考生和家庭的负担。为了使每年一次的高风险的考试转化成为科学、合理、正常的学业能力测评,考试机构应尝试提供多次、多类型的考试服务。例如,每年施考几次,以及不同类型大学分卷考试。这些做法能够大大降低高考的风险性和考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准确性,促使考试回归到了测评服务的本质上来。美国的SAT考试从最初的一次性的考试到目前的每年多次考试,从分科考试到既有能力考试又有科目学业考试,向考生和高校提供多种考试服务的形式,大大降低了风险,为考生和社会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

  从美国SAT的改革来看,考试机构只负责考试评价,提供给高校、中学和学生个人分数报告;而大学自行决定如何使用分数、使用哪些测验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大学招生参考的是关于学生各个方面表现的一系列材料,这就比仅凭一次考试分数更能全面、准确地选拔人才。我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将是实现大学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也就是不但高校选择合格考生,考生也可以凭借自身条件,从录取自己的高校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学校。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地区进入了普及化阶段,高校探索多元化的招生制度迫在眉睫。

  当然,这并非说,SAT模式将是我国高考改革的最终归宿。我国的高考也不会发展成美国的SAT形式,学科考试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如何考查能力也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能力的考查要基于中学能力的培养及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级考试机构的专业化之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高考制度改革直接关联的恐怕还是我国的教育制度的整体改革(包括从中学教学、高校招生政策、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能也无法单兵独进。只有当我国的招生制度理顺了,中学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高考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作深入的研究、长远的设计和筹划。但单就考试制度层面的改革方向来说,跨学科的一般能力考试代替知识性的分科考试,一次性的高风险考试转变为多批次、多类型的考试服务,高校自主招生、自行决定如何使用统考成绩,是美国SAT考试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About WaiYan | 集团简介 | 招贤纳士 | 教学环境 | 社会责任 | 科研成果 | 外研荣誉 | 联系方法
 
 
    外研外语学校:www.waiyan.cn   024-72207700     本山在线:www.zbs.cn  
    外研书店:book.waiyan.com    024-72828950     中国曲艺网:www.qyk.cn
    外研计算机学校:it.waiyan.com 024-72828930     铁岭热线:www.mytl.cn
Copyright © 2002- 2012 WAIY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8003955号-1